莆田南日元宵视频(莆田南日岛旅游景点)
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莆田的民俗特色?
- 2、霞塘村位于哪个省哪个市
- 3、莆田的历史文化
- 4、平海卫平海卫彰善庙
莆田的民俗特色?
1、大暑食荔枝、羊肉:荔枝是莆仙第一名果,兴化郡城因而雅称荔城。郭沫若游莆诗以“荔城无处不荔枝”概括出莆田的特点。大暑食羊肉,是莆田又一节令食俗。莆田民间认为大暑这一天要把热气发透,全年方能无灾无病。因而莆俗在大暑日专食羊肉、荔枝。
2、《九鲤舞》流传于莆田市黄石镇一带,原是一种带有祈福驱邪色彩的民俗表演活动,而后逐渐演变,至今成为寓意吉祥的节日欢庆舞蹈。《走雨》亦称《伞舞》,原系莆仙戏《拜月亭瑞兰走雨》中表现瑞兰母女冒雨赶路的一段表演。
3、莆田拥有一些独特的民风民俗:(1)在该地区,居民们会庆祝两次新年。这一传统在中国其他地方极为少见。莆田县居民在大年初四庆祝新年,而仙游县居民则在大年初五。此外,大年初二不会拜访朋友,这一习俗源于历史上春节期间倭寇入侵的警报,至今仍被严格遵循。
4、莆田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,以下是一些具有特色的习俗: 扫巡辞旧迎春:莆田人民在腊月年关之前,会进行一次名为“扫巡”的大扫除,以迎接新春佳节。这项传统习俗旨在清洁家园,迎接新的一年。 做尾牙和头牙:尾牙是指农历十二月十六日,商家结清店员工资,以示雇约终止。
霞塘村位于哪个省哪个市
1、霞塘村建村1989年7月,原名月塘村建村于公元1668年,霞塘村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月塘乡西部,北是坂尾村,南是霞塘盐场,西是霞塘围垦及秀屿镇处三个乡镇的交界处。霞塘村村民小组19个,东靠新文公路,霞塘村占地观位置独特,风光秀丽,南盐场靠前大海相伴,是一个开发的黄金宝地。
2、宜春市袁州区彬江镇霞塘村的李赞英,出生于一个大家庭,共有11位兄弟姐妹。尽管她已步入80高龄,但她的三弟和弟媳依然健在。嫁到分宜县洋江镇洋江村后,娘家亲戚们的关怀并未减少,逢年过节时常来看望她。
3、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龙潭镇下辖村委会包括龙潭居委会、社塘村、大方元村、冲下岭村、廊里村、龙潭村、扶塘村、山口村、上宅村、霞塘村、马家坪村、金塘村、龙兴村、木岭村、龙旺村。
4、填海建设地点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霞塘村老鸭头(地名)。该填海造地施工项目已于2016年7月25日由霞浦县发改和改革局以霞发改审批【2014】142号文件批准建设,工期18个月。霞浦县溪南镇霞塘村西南方向海岸(缺口地形)为填海造地范围。
5、霞塘云村是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塘渡口镇下辖的行政村,城乡分类代码为122,为镇乡结合区。区划代码为430523100250,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30523。邮政编码为422000,长途电话区号为0739 ,车牌号码为湘E。
6、月塘,位于中国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南部,曾隶属于兴化府莆田县崇福里。这个地名源于月洋坡和霞塘两个村庄合并成立的月塘大队,后来发展为现在的月埔村和霞塘村。月塘乡于1997年成立,地处忠门半岛北大门,东临平海湾,西接秀屿港,与忠门、东峤、笏石和秀屿镇交界,地理位置优越。
莆田的历史文化
莆田,福建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,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。这座城市的建制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,见证了无数的变迁。莆田的历史底蕴深厚,不仅体现在其悠久的建制上,更在于其独特的妈祖文化。妈祖文化在莆田乃至全球都享有盛名。
宋代,莆田(当时称兴化军)虽地处东南沿海一隅,却因科甲鼎盛,才俊如林,而名扬天下,被誉为“文献之邦”,成为科举文化发达的典范。进士及第人数众多。据统计,两宋319年间共举行118次进士考试,录取进士约39000余人,福建籍进士7000多人,居全国第一。
莆田的历史文化主要包括地名来历、语言、地方习俗等。地名来历:历史上的莆田平原地处浅海和沼泽地带,当地野草杂生,人们为了除去蒲草,排泄海水造田而得名。莆田也被叫做莆仙、荔城。语言:当地的语言主要是莆田话,这些语言可以更好的拉近莆田人民的距离,同时在当地说莆田话比较亲切。
仙游县九鲤湖风景区:九鲤湖位于莆田市仙游县,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。九鲤湖因湖中有九座形状各异的鲤鱼石而得名,湖水清澈,风景秀丽。九鲤湖风景区内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,如宋代的九鲤桥、明代的九鲤书院等,展现了莆田古代文化的繁荣。
福建莆田简介如下:地理位置与面积:莆田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,拥有湄洲湾、兴化湾、平海湾三大海湾。陆域总面积为4119平方公里,海域面积则达到1万平方公里。历史文化:莆田古称“兴化”,又称“莆阳”、“莆仙”,素有“海滨邹鲁”、“文献名邦”之美誉,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。
平海卫平海卫彰善庙
1、平海渔民视彰善庙为守护神,甚至在浙江龙门也有类似的庙宇,材料甚至来自平海,可见其在当地的重要性。可以说,彰善庙不仅是英雄的祠堂,更是平海村民精神的寄托,象征着他们对家乡英雄的深深敬仰和对平安生活的祈愿。
2、在明朝嘉靖四十二年(1563年),福建巡抚谭纶与总兵官俞大猷、副总兵戚继光携手策划了一场关键的战役,史称“平海卫大战”。这场战役从攻城到海上追击,取得了显著的胜利,共击毙和俘虏了两千两百多名倭寇,缴获敌船五十多艘,以及大量的武器,极大地提升了莆阳人民对抗倭寇的决心和士气。
3、平海彰善庙,位于平海古卫城南门外西至的平海湾畔,以其小巧古朴的风格在众多寺院中独树一帜,展现出独特的当地特色。庙宇虽规模不大,但气势非凡。创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(1563年),是为了纪念抗倭英雄朱、戴两将军而建立。
4、一定程度上彰善庙成为了平海村渔民的守护神,据说当地渔船经常落脚的浙江温州的龙门也有依样建造的彰善庙,甚至连建造庙宇的土木材料均由平海运至龙门。平海的渔民们虔诚地希望,他们夏季捕鱼至异乡也仍能得到家乡的朱、戴两将军的保佑。
5、彰善庙,又名海神庙或王爷庙,坐落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的平海卫古城南门外滩西部,紧邻当地的自然景观。这座庙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四十二年(1563年),当时是为了纪念英勇抗倭的朱、戴两位将军而建立的。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
-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